STU课程思政案例15 | 李新:编译原理
一、课程简介
编译原理(Fundamentals of Compiling)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重点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汇编语言、离散数学和数据结构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一般性原理和方法,掌握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从源程序到目标代码的转换过程,以及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解释执行过程;为进一步学习后续有关专业课程打好基础;提高学生计算机专业素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与解决复杂结构性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章节 | 第1章第2节、第3节 | |
知识点 | 思政要点 | 案例名称 |
编译过程 | 毛泽东思想中的“两条腿走路”方针,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 高级语言的执行:编译和解释“两条腿走路”。 |
编译与解释 | ||
Java虚拟机 |
三、案例
高级语言的执行:编译和解释“两条腿走路”01案例简介“两条腿走路”方针源于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它的哲学意义以及对事物发展的辩证分析和对事物认知的启迪影响深远。编译原理课程中,程序的两种执行方式:编译执行和解释执行,就是对“两条腿走路”的一个完好契合的案例。编译执行是指,先将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代码,然后,再直接执行与源程序对应的机器指令序列;而解释执行则是,一边翻译高级语言的语义,一边根据语义产生执行结果;这两种执行方式都广泛的存在于计算机环境中。从大的方向来说,可以简要的概括为“编译为主,解释为辅”;这是因为编译执行方式在执行效率、存储空间利用率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决不能把这种优势简单的放大理解为“编译执行一边倒”“解释执行少、慢、差、费”;而是需要辩证的认识这两种执行方式在计算机领域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各自所适用的环境。
5、解释不需要将语言翻译和执行分割为两个独立的阶段,因而使用上更加灵活,在小规模应用中,适用范围更广。
逐一阐述编译执行和解释执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既能明确的认识到两种执行方式各自的优缺点,又能深入的理解在计算机语言领域,编译执行和解释执行长期“两条腿走路”的历史和现状。
“两条腿走路”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客观实际,调查分析,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次伟大的成功范例。科技领域看似不谋而合的相似之处,绝非偶然,而是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必然产物。专业课程上,结合历史事实,通过类比的方式,讲授编译执行和解释执行“两条腿走路”的技术路线,既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专业上的科技内容,同时,也能激发起学生对社会主义宏伟建设事业的共鸣,从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适用范围:本案例主要适用于编译原理课程,也可用于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科学导论等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本案例描述了程序的两种执行方式:编译执行和解释执行,阐述这两种执行方式的机制以及两种方式在计算机行业长期并存的内在原因,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历史决策,进行类比学习。
思政元素:(1)毛泽东思想的“两条腿走路”方针;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对立与统一;(2)社会主义早期工业化的伟大历程;(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通过将专业科技内容与社会科学、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融合,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点实现了无缝对接,水乳交融;切实做到寓教于理,言之有物。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1)使学生不仅仅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更提升至哲学、社会学的层面理解“两条腿走路”方针的普遍意义。(2)运用具体案例,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方法论和世界观。(3)结合历史事实,激发共鸣,使学生增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相关教学经验:科学技术本质上是基于经验的认识论,简而言之,实事求是,一切以实践结果作为检验科学理论和技术原理的标准。而哲学则是研究基本和普遍问题的学科,侧重考虑有关世界的本质、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和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等。在科技类课程中,将具体的科学技术问题放置在哲学层面阐述,特别是与社会主义建设中已经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理论方法相结合,既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专业的科技内容,又能够拓宽视野,解放思维,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编译执行和解释执行“两条腿走路”的现实,为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在课程内容讲授之后,设置研讨环节,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经验,跟进思考,抒发见解;以夯实课本知识,获得深刻的感悟。
图文来源 | 李新
编辑 | 郭春兰
审核 | 洪秀秀 蔡玲如